
沖擊是指在遠短于系統(tǒng)固有振動周期的時間內(nèi),系統(tǒng)內(nèi)部的部件狀態(tài)或外部的環(huán)境發(fā)生突然變化。強沖擊會使系統(tǒng)功能失效或損壞,研究沖擊具有重要意義。
為了確定某型無人機結構在回收著陸時的劇烈沖擊作用下的動態(tài)響應,保證結構設計的安全合理性,有必要對該型無人機機體結構進行沖擊下的動響應有限元分析。本文將運用結構動響應分析的有限元法,對某型無人機回收著陸機體結構的動響應進行計算分析。
無人機的回收方式多種多樣,回收技術仍在不斷改進之中。傘降回收多用于中小型無人機,技術比較成熟,對操作人員要求不高,回收安全可靠。
某型無人機采用回收傘來減緩其下降速度,接近地面時的下降速度約為6m/s,在機體腹部裝有滑橇,滑橇的主要部件為緩沖器,用于吸收無人機在著陸過程中與地面撞擊的能量。
全機共布置43個點,其中機身11個點、機翼20個點、平尾8個點、垂尾4個點,如圖所示。本試驗采用美國PCBM356A16三向加速度傳感器,在右機翼翼尖、左右平尾中部及機身中部4處各裝置1只傳感器。無人機分別從距地面290mm、440mm、740mm3種不同高度墜撞地面,3種高度的落地墜撞速度分別為2.4m/s、2.9m/s、3.8m/s。圖為7測點3.8m/s速度下的加速度時間歷程,求得加速度峰峰值。在MSC.PATRAN中建立某型無人機的響應有限元模型,使用剛性平面來模擬地面,使用4個彈簧單元模擬緩沖器來連接機體與剛性平面。有限元模型共7511個節(jié)點,為了計算方便,提高計算效率,采用機體固定、剛性平面相對機體運動的方式模擬沖擊過程。有限元模型如圖所示。
對某型無人機與地面碰撞進行數(shù)值仿真,得到機上典型位置的加速度時間歷程,碰撞速度分別為2.4m/s、2.9m/s及3.8m/s。將仿真結果與試驗結果進行對比,并在此基礎上對某型無人機的回收沖擊響應進行分析,得到機上典型位置的加速度時間歷程。計算時未考慮碰撞阻尼,在仿真結果的加速度時間歷程曲線上表現(xiàn)為加速度幅值沒有隨著時間衰減。這是由于加入碰撞阻尼后會給計算帶來很大困難,計算效率很低。而本文主要關心的是碰撞初期的加速度值,忽略阻尼不會影響其結果。表3種不同著陸碰撞速度時仿真與測試結果(峰峰值)。由表中可看出,數(shù)值仿真與試驗加速度峰峰值結果有較良好的一致性,從而說明有限元模型是能表征真實機體的動態(tài)特性。
某型無人機回收時用回收傘減緩下降速度,著陸時與地面撞擊速度約為6m/s,使用MSC.Dytran對著陸碰撞進行仿真,圖為機上主要位置點加速度的時間歷程。經(jīng)分析可知,某型無人機著陸時最大受到向上75g加速度的沖擊。
本文通過有限元程序的數(shù)值模擬仿真,結合試驗分析,對無人機結構的沖擊動力學問題進行研究,對3種墜撞速度的機體沖擊反應進行仿真,將其結果與沖擊測試結果進行比較,一致性較高,并在此基礎上預測分析了回收沖擊響應,為下一階段該型無人機回收沖擊強度校核提供了可靠依據(jù)。
進行回收沖擊響應分析時,未考慮緩沖器的阻尼,導致仿真分析結果中加速度幅值是發(fā)散的。今后須對緩沖器進一步研究,使仿真結果更能反映真實情況。
專業(yè)從事機械產(chǎn)品設計│有限元分析│CAE分析│結構優(yōu)化│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
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
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.senbl.com,轉載請注明出處和相關鏈接!